關于印發《江陰市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發展
三年(2020—2022年)行動計劃》的通知
各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各鎮(街道)黨(工)委、人民政府(辦事處),市各相關部門:
現將《江陰市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發展三年(2020—2022年)行動計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江陰市現代產業發展領導小組
2020年7月6日
江陰市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發展
三年(2020—2022年)行動計劃
當前,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智能制造正成為全球制造業發展的總趨勢、大方向。為牢牢把握現代化產業發展方向,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打贏智能制造攻堅戰,在產業轉型升級上實現新突破,促進工業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根據《無錫市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發展三年(2020—2022年)行動計劃》(錫產業辦〔2020〕3號)和江陰市委《關于大力推進產業強市建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意見》(澄委發〔2020〕37號),特制定本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總體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聚焦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進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推動制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數字經濟。
實施“新基建+制造業”戰略,加快推進以5G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夯實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發展基礎;以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為制造業發展的主攻方向和核心內容,大力培育示范平臺、標桿工廠;引導工業互聯網平臺專業化特色化發展,用新生產方式賦能制造業轉型升級;推進星級“企業上云”建設,推動更多企業核心業務和設備上云;深入推進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加強貫標全過程監管服務,推進企業本質貫標;大力發展智能制造,強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作為智能制造發展的重要基石。全面促進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深度融合,打造“智造強市”,推進制造業高端化現代化,推動我市產業向中高端邁進。
(二)主要目標
到2022年,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形成規模,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全市工業互聯網支撐能力明顯增強,智能制造新模式深化應用,重點行業智能制造水平顯著提升。具體目標是:
1.智造水平進一步提升。國家級智能制造項目取得新突破,引導高新區、臨港經濟開發區、靖江園區向智能制造園區轉型,打造新橋等智能制造示范鎮(街)。全市推進60個智能化建設重點項目,實施重點技改項目不少于300個。
2.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加大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力度,不斷提高技術裝備和制造工藝水平,在智能制造關鍵裝備、核心部件等領域形成一批突破,省級首臺套重大裝備及關鍵部件新增8項,列入省重點推廣應用的新技術新產品30項。5G基本實現市域全覆蓋,建設基站超過5000個。
3.平臺建設進一步推進。新增工業互聯網平臺10個,新增省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1個,新增省星級上云企業60家。工業軟件、工業APP和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快速發展,新增30個以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工業APP。
4.示范效應進一步拓展。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取得突破,新增省級智能工廠、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10家、新增示范智能車間30個,新增一批省級及以上智能制造領域試點示范項目,智能制造新模式在各行業創新發展。
5.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智能化技術廣泛應用,形成一批智能制造領域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聯合創新中心,培育具有區域影響力的研發創新載體,新增30個無錫市級及以上企業技術中心。
6.支撐服務進一步完善。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智能制造綜合服務能力完善提升,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研發和系統集成服務能力的解決方案服務商,積極開展本地協作配套,服務工業企業100家以上。
二、主要行動
(一)實施智造產業創新示范
1.實施智能化改造。積極推進“千企技改”裝備智能化升級行動,引導企業圍繞關鍵工序數字化、關鍵崗位機器換人、生產過程智能化控制等環節進行智能化改造,建立各具特色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在機械裝備、電子信息、輕工等離散制造行業,鼓勵企業在關鍵環節和關鍵工序推進智能制造單元、裝備智能化升級、工藝流程改造、基礎數據共享;在冶金、化工、紡織、化纖、醫藥等流程制造行業,鼓勵企業進行信息化改造,提高分布式控制系統(DCS)、制造執行系統(MES)、企業資源計劃(ERP)、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和機器設備網絡的互聯互通集成能力,鼓勵企業開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評估。到2022年,全市實施重點技改項目不少于300個,推進60個智能化改造重點項目。(責任單位:工信局、各鎮街園區)
2.加大智能裝備投入。鼓勵企業引進工業機器人、數控裝備、精密加工中心、自動化成套生產線等數控化智能化裝備,著力提升企業生產效率、產品優良率和資源能源利用效率。重點推進一批裝備技術先進、智能化水平高、示范效應明顯的智能制造項目,進一步形成智能制造的引領優勢,為推動江陰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到2022年,全市新增機器人600臺(套)。(責任單位:工信局、各鎮街園區)
3.實現智能裝備核心技術突破。堅持高端化、自主化、智能化發展方向,聚焦主導產業重點領域,持續開展技術創新項目導向計劃,積極參與省重大核心技術攻關項目和省重點創新導向項目,攻克解決一批制約行業發展的共性關鍵技術瓶頸。鼓勵和支持企業建立技術中心,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持續推進省首臺套重大裝備和關鍵零部件認定和省級重點推廣應用的新技術新產品目錄等申報工作,培育一批代表“江陰高度”的行業最頂端的重大創新產品。落實省首臺套、兩新項目獎勵和首臺套裝備保險補貼等扶持政策。到2022年,新增省級首臺套重大裝備及關鍵部件8項,列入省重點推廣應用的新技術新產品30項。(責任單位:工信局、科技局、各鎮街園區)
(二)打造智能制造標桿引領
1.加強智能車間(工廠)建設。鼓勵企業運用智能化裝備和智能傳感器、工業軟件、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產品,重點圍繞設備互聯互通、生產過程調度、物料配送控制、產品信息追溯、資源消耗優化、設計生產協同等主要生產環節,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企業的設計、研發、生產、物流、服務等環節深度應用。鼓勵一批有代表性的先進制造標桿企業圍繞“設備互聯、數據互換、過程互動、產業互融”目標,積極創建智能工廠。到2022年,新增省級智能工廠、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10家,新增示范智能車間30個。(責任單位:工信局、各鎮街園區)
2.推進智能制造園區建設。作為展現先進智造的創新服務區,高新區、臨港經濟開發區、靖江園區要重點發展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為全市工業企業做好示范引領。積極引進阿里云、朗新科技等數字經濟龍頭企業,加強與華為、中軟為龍頭的智能制造生態鏈企業的服務對接,推進阿里云(江陰)大數據生態產業園、南京理工大學江陰創新港、啟星智能制造產業園等建設,引進一批技術新、質態優、前景好的未來產業。廣泛開展企業智能制造診斷、能力測評、人才培訓等活動。搶抓數字經濟發展先機,鼓勵行業骨干企業牽頭,以產業鏈為紐帶,結合工業互聯網建設,聯合園區內外企業協同推進智能制造,形成信息集聚、數據融通的區域產業新優勢,培育建設智能制造示范區,爭創省級“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特色產業基地。(責任單位:工信局、高新區、臨港經濟開發區、靖江園區)
3.打造智能制造示范鎮(街)。以鎮街工業集中區改造提升為特色科技產業園為契機,引導企業根據園區定位和企業發展,提高技改項目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園區管理實現網絡化、智能化,園區內企業工業機器人和智能化產線形成規模,工業互聯網平臺廣泛應用,“企業上云”提質擴面增效,企業積極創建各類智能制造標桿示范。以新橋等為試點打造智能制造示范鎮(街),努力實現“12345”的示范目標:爭創1個國家級榮譽(項目),2個智能工廠(標桿工廠),3個五星級上云企業,4個示范智能車間,5個兩化融合貫標企業。(責任單位:工信局、各鎮街園區)
(三)夯實新型基礎設施根基
1.完善信息通信基礎設施。提升骨干網傳輸交換能力,核心骨干網傳輸能力突破200Gbps,城域網出口帶寬(不含IDC)達到13Tbps,互聯網數據中心(IDC)出口帶寬達到15Tbps。完成5G網絡大規模部署,建設基站超過5000個,市域基本實現全覆蓋。光纖寬帶覆蓋率達到100%,實現5G+光網“雙千兆”商業化運營,啟動萬兆光纖寬帶試商用。優化窄帶物聯網(NB-IoT)布局,拓展NB-IoT網絡應用,有效提升網絡接入量和業務量。推進工業領域全面部署IPv6和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責任單位:工信局、各通信運營商)
2.壯大數字經濟前沿新興產業。扶持5G產業發展,支持5G關鍵技術研發,夯實5G基礎產業,重點擴大印刷電路板(PCB)、光纖光纜、小基站等領域產業規模,推進射頻線纜等領域的重點企業轉型升級,壯大射頻器件材料、半導體晶圓、高頻覆銅板等5G上下游產業。推動5G產業與芯片設計制造、通信設備配套、工業設備終端、光纖模塊、半導體材料等行業的融合發展。布局區塊鏈產業,推動分布式存儲、密碼學、共識機制、智能合約等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突破,支持發展高并發、高吞吐、低延遲、高可靠的區塊鏈解決方案。(責任單位:工信局、各鎮街園區)
3.推進工業大數據應用。鼓勵企業加快部署智能傳感器、高性能射頻識別、智慧網關等數字化工具和設備,提升設備、產品標識、工廠環境等生產現場數據采集應用能力。鼓勵企業實現產品、設備的遠程數據采集和監測維護,推進不同廠家異構設備的數據采集和互通互操作,支持企業開展工業大數據集成應用,實現多源異構數據的融合、存儲、分析和利用,推進企業建設工業大數據集成應用項目。以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綜合服務平臺、能源互聯網云平臺等為基礎,建設全市工業大數據平臺。(責任單位:工信局、各鎮街園區)
(四)大力推動技術創新發展
1.推進工業互聯網標桿建設和應用。推動企業基礎設施、業務應用、產品設備、平臺系統廣泛連接工業互聯網,打造工業互聯網應用示范企業。鼓勵企業開展工業互聯網集成應用,在工業互聯網關鍵技術突破、創新生態構建、平臺建設應用、制造業升級等方面形成特色。鼓勵重點企業建設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行業龍頭企業建設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一批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鼓勵遠景能源、雙良節能、海瀾智云等重點企業爭創省級以上工業互聯網示范平臺。加快推動工業知識、技術、經驗等軟件化,不斷集成和優化工業互聯網平臺微服務組件,快速培育發展一批面向不同工業場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APP。實施高質量“千企上云”,到2022年,新增省星級上云企業60家。(責任單位:工信局、各鎮街園區)
2.推動技術創新。重點圍繞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應用,攻克一批感知物聯、機器人應用等領域共性技術,加強傳感器等智能制造基礎件的研發。組織開展智能制造基礎共性、關鍵技術、重點行業標準與規范的研制工作。深入推進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以管理體系標準為指導,打通企業內部和企業間數據鏈。到2022年,培育20家以上國家級、省級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示范企業。(責任單位:工信局、各鎮街園區)
3.推進工業軟件應用和發展。面向工業產品全生命周期相關業務的場景需求,加大各類工業軟件培育和使用,優先發展嵌入式軟件、生產管理、智能控制、工業大數據應用、虛擬仿真測試等工業軟件。在著力提升工業軟件技術的同時,積極推進工業軟件在智能制造中的應用,形成一批面向特定工業場景和特定行業具有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的工業軟件。鼓勵企業通過生產實踐,把工業產品及相關技術過程中的知識、最佳實踐及技術要點標準化、軟件化,形成一批具有引領作用和示范效應的工業軟件,提升智能制造核心軟件系統的自主可控。(責任單位:工信局、各鎮街園區)
(五)創新培育支撐隊伍建設
1.推進解決方案服務商建設。優化解決方案供給,引進和培育一批面向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需求、有行業特色的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鼓勵一批裝備制造、自動化工程、信息技術等企業拓展業務領域,向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轉型;支持一批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拓展市場,通過技術、資本強強聯合等方式發展為行業領軍企業,健全全市智能制造服務資源池。到2022年,智能制造服務支撐能力進一步提升,全市培育技術和模式先進的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5家,培育一批智能制造領軍服務機構。(責任單位:工信局、科技局、各鎮街園區)
2.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隊伍。深入實施“暨陽英才”升級版計劃,鼓勵企業引進高層次領軍型人才,著力打造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智能制造創新團隊。依托南京理工大學、江南大學、職業技術學院的相關專業、實訓基地,以及愛波瑞的智能制造學院等多種形式,加強各層次智能制造人才培養。定期組織開展企業首席信息主管(CIO)等各類培訓,重點培養一批既擅長企業管理又熟悉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一批能夠開展智能制造技術開發、技術改進、業務指導的專業技術人才,一批技藝精湛、愛崗敬業的高技能人才。依托省、無錫市智能制造聯盟及我市重點骨干企業的智能制造專家,組建江陰市智能制造團隊,定期為企業智能制造提供全面準確診斷和服務。(責任單位:工信局、組織部、人社局、各鎮街園區)
三、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保障。建立全市智能制造發展部門聯動推進機制,形成資源共享、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市有關部門和各版塊按職責分頭推進、密切配合,積極研究解決推進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調動社會各方面參與智能制造的主動性、積極性。
2.加大政策扶持。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支持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發展的政策舉措,及時對相關政策進行迭代完善。統籌利用國家、省發展專項以及我市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技術改造、裝備首臺(套)、信息技術產業等專項政策,支持解決方案服務商、工業互聯網(制造業“雙創”)平臺、裝備企業做大做強,支持相關企業發展。
3.深化交流合作。深化長三角一體化合作,推動企業加入長三角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領域協會、聯盟,依托世界物聯網博覽會、雪浪大會、世界智能制造大會等平臺,推廣江陰企業和產品,擴大江陰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影響力。依托江陰市信息化協會、物聯網協會等服務機構,對接華為、朗新、阿里云等知名服務商,促進系統集成商、軟件開發商、設備制造商和企業之間的對接合作,組織舉辦行業經驗交流會,推廣智能制造優秀解決方案。
4.營造濃厚氛圍。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宣傳,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加強對我市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領域的典型企業和成功案例的宣傳。定期編制示范智能車間應用案例,召開智能車間現場觀摩會,發揮示范智能車間引領作用,以點帶面,在行業內加以推廣,為智能制造創造良好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
附件:1.江陰市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發展三年(2020—
2022年)行動計劃滾動推進表
2.江陰市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發展三年(2020—
2022年)行動計劃2020年工作推進表
附件1
江陰市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發展三年(2020—2022年)行動計劃滾動推進表
序號 |
2020-2022年工作目標 |
2020年工作目標 |
2021年工作目標 |
2022年工作目標 |
1 |
1個國家級智能制造項目 |
舉行智能制造現場推進會,加強政策宣貫,邀請智能制造標桿企業現身說法 |
打造江陰智能制造資源池,全面深入幫助傳統企業進行智能化改造和經營品質的提升 |
鼓勵企業積極申報相關項目,提高申報質量,爭創國家級榮譽 |
2 |
1個智能制造示范鎮(街) |
積極組織企業參與智能制造診斷、省星級上云評定、工業互聯網示范應用 |
加快搭建一批創新平臺、突破一批關鍵技術、推進一批試點應用、打造一批行業標桿 |
著力提高各類企業智能制造水平,努力建設成為智能制造示范鎮(街)和智能制造園區 |
3 |
2個智能制造園區 |
|||
4 |
60個智能化建設重點項目 |
20 |
20 |
20 |
5 |
300個重點技術改造項目 |
100 |
100 |
100 |
6 |
省級首臺套重大裝備及關鍵部件新增8項 |
2 |
3 |
3 |
7 |
10家省級智能工廠/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 |
2 |
4 |
4 |
8 |
30個示范智能車間 |
8 |
10 |
12 |
9 |
30個無錫市級及以上企業技術中心 |
10 |
10 |
10 |
10 |
30個自主知識產權工業APP |
10 |
10 |
10 |
11 |
10個工業互聯網平臺 |
3 |
3 |
4 |
12 |
1個省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 |
積極招引和培育支撐智能制造的軟件提供商和系統集成商 |
與電信、移動等本地運營商開展合作,推動市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 |
扶持本地企業在細分領域建立工業互聯網和企業上云平臺,爭創省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 |
13 |
60家省星級上云企業 |
20 |
20 |
20 |
14 |
5000個5G基站 |
2000 |
1500 |
1500 |
附件2
江陰市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發展三年(2020—2022年)
行動計劃2020年工作推進表
序號 |
2020-2022年工作目標 |
2020年工作目標 |
一季度 |
二季度 |
三季度 |
四季度 |
---|---|---|---|---|---|---|
1 |
1個國家級智能制造項目 |
舉行智能制造現場推進會,加強政策宣貫,邀請智能制造標桿企業現身說法 |
政策制訂 |
高新區、新橋智能制造現場推進會 |
臨港、靖江園區智能制造現場推進會 |
全市國家級智能制造項目申報情況匯總 |
2 |
1個智能制造示范鎮(街) |
積極組織企業參與智能制造診斷、省星級上云評定、工業互聯網示范應用 |
新橋鎮智能制造基本情況摸底排查 |
智能制造示范鎮三年行動計劃擬制 |
智能制造示范鎮現場推進會 |
智能制造示范鎮階段總結 |
3 |
2個智能制造園區 |
高新區、臨港、靖江園區智能制造基本情況摸底排查 |
省智能工廠、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申報 |
省智能車間、兩化融合貫標申報 |
智能制造園區建設工作總結 |
|
4 |
60個智能化建設重點項目 |
20 |
確立20家符合條件企業名單 |
項目進度統計上報 |
項目進度統計上報 |
項目進度完成情況匯總 |
5 |
300個重點技術改造項目 |
100 |
滾動推進 |
滾動推進 |
滾動推進 |
滾動推進 |
6 |
省級首臺套重大裝備及關鍵部件新增8項 |
2 |
調研符合條件企業 |
調研符合條件企業 |
調研符合條件企業 |
組織企業申報 |
7 |
10家省級智能工廠/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 |
2 |
調研符合條件企業 |
組織企業參加江蘇省申報(申報8家) |
— |
— |
8 |
30個無錫市級及以上智能車間 |
8 |
調研符合條件企業 |
組織企業參加無錫市申報(申報18家) |
組織企業參加江蘇省申報 |
— |
9 |
30個無錫市級及以上企業技術中心 |
10 |
調研符合條件企業 |
組織企業參加申報 |
組織企業參加評審 |
— |
10 |
30個自主知識產權工業APP |
10 |
調研符合條件企業 |
調研符合條件企業 |
調研符合條件企業 |
對符合條件企業建庫 |
11 |
10個工業互聯網平臺 |
3 |
調研符合條件企業 |
調研符合條件企業 |
對符合條件企業建庫 |
對符合條件企業建庫 |
12 |
1個省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 |
積極招引和培育支撐智能制造的軟件提供商和系統集成商 |
調研符合條件企業 |
調研符合條件企業 |
積極培育企業 |
積極培育企業 |
13 |
60家省星級上云企業 |
20 |
完成第一批省星級上云企業申報 |
組織申報企業參加無錫項目審核答辯 |
完成第二批省星級上云企業申報 |
組織申報企業參加無錫項目審核答辯 |
14 |
5000個5G基站 |
2000 |
滾動推進 |
滾動推進 |
滾動推進 |
滾動推進 |